- 乌兰牧骑来到北京航天城慰问演出,这份
- 2018山东省首届旅游商品博览会将在泰安举
- 余干《今日黄港》自筹经费开展“欢乐乡
- 人民大会堂元旦期间演出看看那场你喜欢
- 平阴县文广新局:组织开展基层综合性文
- 民间剧团演出现场座无虚席 越剧在绍兴有
- 国内实景演出数不胜数,但是知名的不多
- 演出行业莫忽视小城青年
- 24部新创大戏集中亮相山东文化艺术节
- 菏泽首届激光水幕电影兼璀璨花灯兼国际
邮 箱:yewu@ningxiu.com
手 机:178-528-25688
网 址:http://www.ningxiu.com
微 信:jinanyanyi
地 址: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黄金时代
威海市释放公共文化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威海市围绕公共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聚焦补齐短板、提升效能,提高精准服务能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新动能驱动下日益健全。
加强顶层制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近年来,威海市相继出台施行《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君子之风美德威海”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公共文化政策文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出台了《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办法》,成为我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第一部政府规章,有力推动了文化转型升级。
完善文化设施服务网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威海市级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所辖两区两市,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威海市图书馆、威海市群众艺术馆新馆正在建设,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全市72个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建设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798个,实现全覆盖。全市18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完成文化活动室建设。在全省率先建设24小时自助城市书房11个,到2019年规划建设25个。2018年建设共享书柜25个。在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方面,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的城市,威海市建设完成了覆盖文广新局机关、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及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标准体系,共形成标准228项,市级5大公共文化场馆全部通过国际标准质量体系(ISO9001)认证,2017年9月份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打造了威海智慧文化平台,实现一站式文化场馆导航、文化活动信息发布、预定演出票务、反馈意见等服务。威海市“双线立体”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被文化部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每年投入1200万元实行票价补贴政策,威海大剧院年均举行90余场高端演出。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成果丰硕。全面落实《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幸福威海广场文化活动、环翠区5·23歌咏会、欢乐乡村—农村(社区)群众文艺汇演等系列品牌活动相继开展,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主题”的浓厚文化氛围。威海讲坛、百姓课堂公益讲座及“全民阅读书香威海”等品牌文化活动,业已成为威海闪亮的文化名片。通过品牌示范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大力加强传承保护,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实施非遗保护工程,在市群众艺术馆新馆设置非遗展厅,市县两级相继成立非遗保护中心。实施“尼山书院”、“乡村(社区)儒学讲堂”、乡村记忆、历史文化展示、红色文化挖掘等,利用镇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或乡土建筑等建设镇史展室和村史展室。2018年实现每个镇(街道)都有历史文化展示场所,2020年所有有条件的村(社区)全部建成历史文化展室,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内涵。培养传统文化讲师,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六进”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学传统、知礼仪、讲美德、促和谐的良好氛围。推广普及“君子之风”、“文明威海”、“志愿者之歌”等道德舞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普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024-05-11北京演艺集团第十届“五月演出季”如约
- 2024-05-11临夏州赴天水市开展文艺演出暨文旅推介
- 2024-04-18淄博大剧院五周年重磅演出揭幕
- 2024-04-182024中国(天津)演出交易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