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78-528-25688

专业演出活动公司多年经验

为您提供专业活动策划演出服务!

演出市场

在演出不再是稀缺品的上海,今天,我们为什么更需要艺术节?

作者:宁秀文化 发布时间:2018-11-19 07:36

“看了多少场艺术节演出?”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10月19日开幕,11月初,我问过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的王赟。他略思考后回答:“13场。”“几乎每天一场?”面对我的惊讶,他很淡然:“艺术节期间,好演出太多了。”

王赟是剧场爱好者,平日经常在自己的社交圈发表观演心得,10月19日起,他的朋友们发现,观演心得出现的频率陡然增高了。这周末,王赟的行程是到东方艺术中心,观赏中央芭蕾舞团带来的原创舞剧《敦煌》。与此同时,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现代舞大师阿库·汉姆舞者生涯的“封箱之作”《陌生人》亚洲首演;在上海大剧院,被称为“实验戏剧灯塔式人物”的美国戏剧家罗伯特·威尔逊新作《睡魔》中国首演。“一边刷屏说说《睡魔》带来的惊艳,一边聊聊即将开演的《陌生人》,顺便回味下《群鬼》带来的思索,《海棠依旧》带来的感动,讨论《最后一头大象》的震撼……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即便有些演出有门槛,有些剧目有争论,但爱艺术的氛围,不正是艺术节所追求的吗?”有人写下这样的感悟。

中央芭蕾舞团新版《敦煌》上海首演 郭新洋 摄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岁了。20年前,无论是这座城市新兴的剧场还是刚开始张望世界的市民,都渴求艺术的灌溉,“补缺”或许是艺术节初创时的使命。20年后,上海正大步迈向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在演艺不再是稀缺品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艺术节?我们为什么更需要艺术节?答案在剧场里,在观众中,甚至,在剧场外,在艺术萌芽的那些缝隙间。

激发与认同

“好节目集中,好节目便宜”,这是对艺术节期间,这座城市演艺生态最直白的描述。

好节目集中,无需多言,亮出今年艺术节的节目单,可圈可点的项目覆盖各个演出门类,名家名团名作应接不暇。好节目便宜,是艺术节与一般商业演出季的最大区别。今年艺术节发售超过1.4万张优惠票票,票价最低从20元起,基本覆盖上海各大主要剧院。

艺术节优惠票首轮发售,市区总启动点美琪大戏院排起长队。

10月11日,在金融机构工作的干琛艳晒出刚刚在艺术节优惠票发售现场“抢”来的三场演出票。舞剧《花木兰》,40元;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合唱团上海音乐会,30元;还有一个多月后的《睡魔》,50元。三场演出6张票,200元出头。“带女儿去,泛读式的艺术熏陶,优惠票很实在。”看完中央歌剧院等联合出品的《花木兰》,干琛艳感到“不虚此行”,“中央剧团的实力在水准之上,只是平常可能不会想到去看这样一部剧”。

中央歌剧院与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宁波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共同携手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在艺术节上演

“上海日常演出虽多,但定期举办艺术节仍然很有必要。艺术节将诸多艺术类演出活动在短期内整合,制造高密度的狂欢氛围,符合大众节日狂欢的心理需求,可以进一步带动市民对具体演出的关注,激发观演热情。”剧场发烧友王赟这样认为。平日去剧场,他单独行动居多。艺术节期间,同伴多了,甚至会在剧场与友人不期而遇,剧场外对于剧目的讨论度也更高了。

相关标签: 济南庆典公司 农新 云上演出 戏曲 观众 名家 过年 记者 湖北 日报
相关新闻
服务范围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78-528-25688

微信号

jinanyanyi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