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78-528-25688

专业演出活动公司多年经验

为您提供专业活动策划演出服务!

演出市场

丽江的演艺市场开始重新洗牌

作者:宁秀文化 发布时间:2021-12-18 16:26
非遗+演艺:促进乡村群众参与发展云南省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类非遗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因此在旅游和文化产业中进行“非遗+演艺”是促进参演民众和社区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自从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公演以来,基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的演艺节目在各个旅游景区景点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20多台,尤其是在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昆明等地。
 
 
“非遗+演艺”在云南有不同的演出形式:有经过专业编排并在室内舞台进行演出的,例如昆明的《云南印象》和丽江的《丽江千古情》;也有在室外结合自然和文化景观并经过专业编排的演出,例如丽江的《印象丽江》;还有在民族村寨由村民自导自演的小型演出,例如普洱沧澜老达保的《快乐拉祜》演出。
 
 
它们虽然形式各异,但是都大量采用了当地少数民族的非遗元素,并且招募了当地少数民族非专业演员进行演出,显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独有的乡土气息和舞台“真实性”。《印象丽江》是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印象”系列实景山水演出,06年开始在丽江古城北边玉龙雪山脚下的甘海子演出。
 
 
演出时长1个小时,内容表现了纳西族的人生哲理和丽江的文化历史故事,里面穿插有东巴文化、纳西族歌舞等非遗元素。500多名演职人员都不是专业出身,而是来自丽江本地和周边大理、迪庆、怒江和四川凉山的10多个民族的普通农民,组成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非专业农民演员艺术团体,他们用自己的淳朴动作和质朴歌声为观众演绎丽江的故事。
 
演出每天进行,因而所有演员都成为演出公司的签约演员,带动了这500多村民的就业。同时,演出配合玉龙雪山和周边其他的文化旅游项目,共同构成了吸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带动了丽江的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印象丽江》达到营收峰值,全年接待游客235.9万人次,营业收入实现2.54亿元,堪称丽江演出市场的“王牌”,超过同期存在的《丽水金沙》《纳西古乐》等演出。
 
 
随着宋城的《丽江千古情》的入驻,丽江的演艺市场开始重新洗牌,各个演出之间竞争激烈,但是总体而言基于“非遗+演艺”仍旧是丽江旅游市场的亮点,招募了很多有才艺的当地年轻人参与其中。丽江的非遗演艺市场优势很明显:一是具有独特非遗元素的各类演艺对于外省来滇的游客具有很大吸引力;二是游客规模数量庞大。
 
丽江接待游客5402.4万人次,比上年同比增长16.4%,演艺观赏需求很大。相比较于《印象丽江》这样由专业化团队打造,市场化运作,大规模演员参与的舞台大戏,普洱老达保的《快乐拉祜》则是另外一种有效的“非遗+演艺”发展模式。坐落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酒井哈尼族乡的老达保是省级“拉祜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也是国家级非遗《牡帕密帕》的传承基地之一。
 
 
老达保村的拉祜族村民大多能唱能跳,擅长芦笙舞、摆舞、多声部合唱。他们在澜沧县各方资源的支持下,自发成立了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村民全部入股,利用自己的歌舞乐演出参与当地旅游发展。据统计,《快乐拉祜》演出730多场次,参加演艺人员年人均分红达到16000多元,带动402个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
 
老达保村从一个交通不便的山区贫困村寨,发展成为如今通过“非遗+演艺”实现经济富裕、文化自信的乡村旅游热门地区,拉祜族村民不仅保护了他们悠久的传统音乐与舞蹈,还创作了几百首新的歌舞,受邀到海内外参加各类文艺演出。村民们利用他们的非遗改善了生活,发展了文化,建设了乡村。
 
 
老达保的“非遗+演艺”发展经验有自己的优势:保护当地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老达保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同时作为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保护了拉祜文化遗产,包括国家级非遗《牡帕密帕》;当地政府能积极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村民进行才艺发掘和演出,为非遗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必要支持条件。
 
积极对接外部资源做好宣传,例如,近年来的热门综艺《了不起的村落》《姐姐的爱乐之旅》都在老达保进行了拍摄,增强了外界游客对于云南乡村旅游的向往。云南的少数民族“非遗+演艺”和“非遗+产品”一样,也和“非遗+旅游”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关标签: 济南庆典公司 农新 云上演出 戏曲 观众 名家 过年 记者 湖北 日报
相关新闻
服务范围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78-528-25688

微信号

jinanyanyi

二维码
线